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治安消防 >> 正文

【新生安全教育】开学第一堂“防骗课”

[发表时间]:2017-09-07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派出所工作杂志微信号 paichusuogongzuo

功能介绍 基层民警的心灵鸡汤群众工作的新生谨防七类骗术

    每年进入开学高峰时,骗子们也闻风而动。带着一身家当赶往学校的学生们,成了不法分子的行骗目标。如何及早识破陷阱,保护财产安全,成了开学不得不讲的第一堂课

骗术一:热情帮忙,拎走行李一去不回。

 

骗术特点:骗子欺负新生人生地不熟,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员,热情地帮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再调虎离山,借机偷走行李。

      防范措施: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二:冒充老乡,谈笑间盗取钱物。

骗术特点:刚入学时,新生相互不认识,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装扮成新生或者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他们的信任,并乘机盗走学生财物。 

  防范措施:对陌生人要想办法确认其身份,另外,宿舍记得及时上锁。

骗术三:假冒师长,光天化日行诈骗 。

骗术特点:假冒老师或学生干部,直接进入寝室向新生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比如要收取每人100元的班费,或是某某材料的工本费。

防范措施:入学后要尽快熟悉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和作为辅导员助理的学生干部,遇到此类事情要及时向老师或学生干部核实求证。

骗术四:寝室推销,假冒伪劣需防范

 

骗术特点:上寝室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廉价文具、手机、电脑之类。此类推销的产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一旦售出很难再联系上推销者,更不会有相应的售后保障。 

防范措施: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内外的正规超市购买。

骗术五:诈骗电话,骗取个人信息及财物。

 

骗术特点:通常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有的以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理由,骗取学生银行卡密码,还有的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 

防范措施: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骗术六:编造谎言,蒙骗家长急需汇钱。

骗术特点:骗子用骚扰电话等手段促使新生手机被迫关机,然后冒充学校老师或同学给家长打电话谎称孩子生病或出车祸急需汇钱。家长在无法联系上子女的情况下盲目汇款导致被骗。

防范措施:家长如果接到此类电话,应先与孩子本人、辅导员老师或保卫部门联系,核实真假,切勿慌乱。

骗术七:虚假承诺,谨防落入中介陷阱。